每天,热浪都会把哈姆达·阿尔·马尔祖克吵醒。她所在的约旦难民营的温度经常上升到华氏100度,这迫使她比计划提前几个小时起床。
往东3000英里,在孟加拉国的一个难民营里,一个罗兴亚难民的临时住所经常受到飓风引发的山体滑坡的威胁。Umme Solima家的地板被雨水打得泥泞不堪,她也没钱修理破损的屋顶,屋顶是用竹子和防水油布做成的。
在南苏丹,洪水淹没了Nyapuoch Phan Dak的小花园。Nyapuoch Phan Dak是一位寡妇,在她位于Rubkona的营地里有四个孩子。在一个持续的洪水迫使一些难民收割睡莲作为食物来源的地方,潘达克现在正在寻找食物。
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表示,由于战争、种族冲突以及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,全球难民人数在去年年底攀升至1.17亿人。根据去年的一项研究,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最终进入了一些国家的难民营,而这些国家“也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”。
这些难民营中的许多都是临时的,它们出现在没有人想要的低价值土地上。在约旦、孟加拉国和南苏丹,这些最大的难民营容易受到洪水、强烈风暴、干旱、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的影响。
《华盛顿邮报》通过电话联系到这三名妇女,并通过翻译与她们进行了交谈。他们都想要同样的东西:有能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,为家人提供一个稳定的家。他们也在努力帮助邻居应对。但气候灾害不断增加,威胁着他们在新家园创造的一点点正常生活。
“这些人有巨大的能力和能力自己找到解决方案,”杰米·理查森(Jamie Richardson)说,他是天主教救济服务(Catholic Relief Services)人道主义反应部门的技术顾问,该机构在几个国家帮助难民。“我们绝不能把弱势群体视为受害者。”
33岁的Hamda al-Marzouq在2013年内战爆发后带着儿子逃离了叙利亚。从那以后,她一直住在扎塔里难民营,位于约旦,距离叙利亚边境8英里。她丈夫在她离开前去世了。
一排排被称为“大篷车”的预制住房单元组成了这个容纳78000人的营地,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叙利亚难民营地。Al-Marzouq曾经住在木质的大篷车里,因为这样可以让她更凉爽,但在它开始吸引蟑螂后,她搬到了金属的大篷车里。每天早上,她都会检查她的迷你冰箱和电话,看看它们是否能在晚上断电的情况下继续工作。电力只在下午和晚上持续一个小时。
然后,Al-Marzouq步行15分钟去上班。她落在一排前往营地工作的人后面,小心翼翼地走在附近大篷车制造的阴影地带,以避免阳光直射。
乔丹的夏天并不总是这样的。该国刚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最热的6月,气温高达118华氏度(约合118摄氏度)。研究表明,中东地区的变暖速度几乎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。干热变成了潮湿,在Al-Marzouq家的墙上留下了潮湿的污渍。由于沙尘暴频繁,她10岁的儿子患上了哮喘。她记得一些难民在去年夏天的热浪中丧生。
“有时在热浪中,我们会离开我们的大篷车,到户外找一个阴凉的地方,因为外面比里面凉爽,”她说。他们用毛巾把冰块包在头上。
Al-Marzouq很感激她的办公室有空调,她在那里担任营地回收项目的团队负责人。并不是每个人在夏天都去上班——有些人宁愿呆在家里也不愿赚钱,因为这些钱最终可能会用于治疗与热有关的疾病。对于那些有工作的人来说,工作时间已经提前了,从早上6点开始,而不是9点。营地在早上通常是空的:许多人整天呆在室内,黄昏后太阳落在地平线下,温度下降,忙碌开始。
人道主义组织乐施会(Oxfam)在扎塔里难民营的负责人卡西姆·阿迪布(Qasim Adeeb)说,最大的挑战仍然是营地缺乏资金。在过去六年里,乐施会为难民提供的“以工代赈”工作的数量减少了一半,许多难民试图减少使用代金券,这样他们就可以省下钱来购买其他产品。
阿迪布说,乐施会正在研究解决方案,希望在干旱的土地上建造绿色空间,为难民提供更多凉爽的地方。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增加灰水的再利用,比如淋浴排出的水。
al-Marzouq想要的是一份更好的工作,一份更稳定或薪水更高的工作。她说,也许到那时她可以买一块太阳能电池板,为风扇提供电源。大篷车里很少有空调。
考克斯巴扎尔是孟加拉国东南部的一个沿海城市,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之一。2017年,数十万罗兴亚难民逃离邻国缅甸的暴力迫害,在那里定居。在2018年的高峰期,该营地容纳了72.5万人,但这一数字已经下降,部分原因是2021年的一场大火导致15人死亡,约5.5万人流离失所。
Umme Solima是其中一个幸运的人。她的家坐落在山顶上,保护她免受经常席卷孟加拉国的最严重的热带气旋的影响。对于地势较低的人来说,洪水和山体滑坡往往迫使他们离开家园数天或数周。上个月,至少有7名罗兴亚难民死亡,近1200个避难所被毁。
14亿人口居住的孟加拉湾沿岸,气候变化正在使海洋变暖,使该地区每年一度的季风从可靠的生命线变成了威胁。
极端天气会引发一系列灾难。在夏季的几个月里,高温炙烤着地面,在干燥的土壤上形成裂缝。然后季风季节带来了山洪暴发。基督教援助会(Christian Aid)的气候政策顾问努什拉特·乔杜里(Nushrat Chowdhury)说,大雨与土壤混合,形成泥浆,然后是致命的山体滑坡。
七年来,这个原本是临时营地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永久性营地。29岁的Solima已经在考克斯巴扎尔住了六年了,她住的房子是用竹子和防水油布做成的。她每天都在14号营地担任卫生促进志愿者,这是一家总部设在孟加拉国的国际发展组织BRAC的工作。
但上个月的暴风雨和山体滑坡弄脏了她的地板,损坏了她的屋顶。营地内的清洗设施遭到破坏或损坏;小路被侵蚀掉了。索莉玛挣的那点钱都花在照顾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上了,没有多余的钱用于维修。
“我的孩子们没有去上学,因为通往学校的道路被山体滑坡破坏了,”她说。“虽然距离很近,但太泥泞了,过不去。”
与al-Marzouq不同,Solima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。但它不能为风扇供电——这个小面板产生的电力只够她晚上开家里的灯。
“由于气候变化,飓风和洪水等气候事件的频率将会增加,”BRAC气候主管穆罕默德·利亚卡特·阿里(Mohammad Liakath Ali)说。如果风速达到每小时100到120公里,难民们就会失去家园。”
和扎塔里难民营一样,考克斯巴扎尔也缺乏资金和工作机会。BRAC的通讯官员Ayan Soofi说,工作是这些难民的第一道防线,提供了收入来源和购买必需品的手段。但随着危机的延长和国际援助的减少,资金削减即将到来。
“在难民营里很难找到生计,”Solima说,她还说自己很幸运能成为一名志愿者。“对我来说,有这个机会,也让我有机会回馈我的社区。”
在种族和政治冲突摧毁了南苏丹之后,52岁的Nyapuoch Phan Dak已经在国内流离失所者营地呆了10年。
她和她的孩子们曾经住在班提乌,距离苏丹边境40英里。在那里,她有奶牛提供牛奶,附近有小农场种植水果。但在冲突之后,这家人被迫搬到难民营,那里不再存在同样的资源。
几年来,洪水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土地,这是过去强烈雨季的残余。Phan Dak多次搬到高地,现在住在Rubkona营地。她说,牛群也在迁徙,向北走向苏丹边境。她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她所在地区的牛数量减少了。
潘达克说:“我们在水里走了很长一段路,有时冒着雨,有时甚至喝不到牛奶。”“但有时我们能弄到牛奶,然后卖给孩子们吃。”
她补充说,有些地方的水很高,最好是游泳而不是走路。
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南苏丹周期性地经历了暴雨和洪水,但一些科学家表示,气候变化“加剧”了导致最近一轮洪水的风暴。
世界粮食计划署(World food Program)负责粮食系统和恢复能力的山下美之(Miyuki Yamashita)说,难民营周围修建的堤坝保护了一些地区免受洪水侵袭,但难民营内部已经变成了“孤岛”。她说,由于他们生活在封闭的地区,难民几乎没有机会耕种或从事贸易,他们不得不依赖人道主义援助。而配给的食物永远不够,潘达克说。
但水位继续上涨。即使是营地里的小高地也开始被淹没,堤坝也在移动,留给种植粮食的空间更少了。虽然洪水带来了鱼,但也带来了一线希望。
潘达克说,正是由于祝福者和捐赠,他们今天还活着。营地里连散步的空间都没有。
她说:“水不仅杀死了我们的动物,还夺走了我们的自由。”
她说,如果水位上涨,她担心就连她现在仅有的一点食物选择也会消失。自从今年早些时候南苏丹爆发新的战斗以来,她哥哥的妻子和孩子们也加入了她的行列。这两个女人都是寡妇,有口要养活。
“我所希望的,我曾经所希望的,”潘达克说,“就是让这水消失。”
2025-04-07 18:23:30
2025-04-07 18:18:59
2025-04-07 18:12:16
2025-04-07 18:08:27
2025-04-07 18:05:34
2025-04-07 17:58:52
2025-04-07 17:53:25
2025-04-07 17:52:09
发表评论